人们对“处女”的执念,总让人叹为观止。前不久,网上就曝出了印度亚马逊公开贩卖一款叫“初夜血”的胶囊。这背后代表的处女膜神话和处女恐慌,与之相对的是男性的处男焦虑。众多文化羞辱处男时的狠劲,一点也不亚于保守社会对女性婚前性行为的苛责。贞操羞辱,正在以不同的方式伤害着男性和女性。
聊起飞行员,第一反应似乎总是男性。招飞的公告上,写的招收对象也总是男性。无论在哪个国家,成为女飞行员都要排除万难。但回顾历史上的女飞行员,她们绝对是巾帼不让须眉。中国第一代飞行员中,有一位传奇人物,她是民国时期的大美女,但她不满于只做个美丽电影明星,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。
新版《霹雳娇娃》上映了,但这部打女权主义牌的电影,实在是不走心。导演伊丽莎白·班克斯,为了体现女性赋权,强行把男人和女人二元对立,女性是好,男性是坏。更要命的是,影片中的男性角色,不仅坏还很蠢。这种对男性角色阉割式、符号化的处理,让我很好奇,为什么导演会觉得扭曲男性就能讨好女性?
“婊”几乎从来都不是好词。但有趣的是,时间久了,“婊”这个词似乎正在悄然被解构。网路语境中,“婊气”成为了一种特殊的赞美。到底什么是“婊气”?似乎也没有很明确的定义,但总结下来,可能是一种有烟火气的、却又满不在乎世俗价值的、看起来不好惹的复杂气质,并且这被认为是美的。
不久前,川普在推特上接连夸赞了一条军犬,说它在逮捕和杀死ISIS头目时做出了“了不起的工作”,甚至是“美国英雄”。或许,这条军犬确实够格出现在功劳簿上。但是,偏偏是一条狗吸引了总统的目光。相反,战斗在第一线并做出巨大牺牲的全女性军队YPJ,却没有被公开提及。是她们不配拥有姓名吗?
双十一来临,全民消费的狂欢节正式开启。这股浪潮里,李佳琦的名字频频被提及,这位“口红一哥”,所代表的无性别化宣传,也是近几年的热门营销手段,肖战、王一博等男明星都接过美妆护肤品代言。这种宣传方式,打破了对于男性的刻板印象,但也有人担忧,女性的商业生存空间是否更加狭窄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