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里有李银河、曾小亮、荣维毅等名家之言,也有新生代观察者的精彩评论。关于性别暴力、女性权益,我们有态度,我们有声音。
本篇推送涉及暴力内容,
可能引起不适,
请谨慎下滑。
最近杀妻案件频发,让我感到虽然现在已经是21世纪,但中国女性作为妻子的地位似乎仍旧是十分低下的,远没有平等可言,更不用说是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了。
但如果了解中国的历史,就不会觉得今天频发的杀妻案是没有来由的。
实际上,中国男性的杀妻传统源远流长,其动机之荒谬、方法之繁多、手段之残忍,放诸整个人类历史亦叹为观止。
“并非所有女性都有月经。并非所有有月经的人都是女性。”
当一个卫生棉条广告打出这样的口号时,真的会消灭女性身份吗?对跨性别者的支持,又是否真的会抹去女性的声音?
“高铁上,有着冰箱放着饮料,放两袋母乳怎么都不行。”因为这个要求,一位妈妈被众人指责“事多”、“麻烦”、“诋毁高铁服务”。
这不禁让人想问,难道哺乳期妈妈就不配出远门吗?难道此前就没有其他新手妈妈们提出过类似的问题?又会有多少女性,会因自己不可避免的生理需求而备受指责呢?
搜索“男子表白被拒”的新闻,我们发现,恼羞成怒并骚扰、殴打、伤害被表白对象的,大有人在。
那么问题来了,为什么很多男性总是在求爱失败后,做出一些暴力极端行为?还有办法“救救”他们吗?
女性领导人总因性别被质疑能力,似乎多加一个女字,就让能力弱了不少。为了提升女性在管理层的可见度,人们倡导着“向前一步”,倡导着“女性领导力”。
本文的作者林奥,由于种种原因,一直对这些号召存着质疑,然而,前段时间的一些经历,却改变了他的看法……
“我们小时候都没经历过性教育,不也活得挺好的吗?”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,但时代已经变了。
今天,在给孩子购买看起来没什么风险的换装娃娃时,都可能不再“安全”。有些换装娃娃,表面上是单纯的儿童玩具,实际上,却还承载了“成人”需求……
这些事物的存在,更加体现出性教育的必要性。